【本报讯】社福界一笔过拨款制度成效一直备受关注,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昨公布「社福机构财务报告」调查结果,发现不少机构在拨款制度下出现「财务水浸」,储备超越规定上限,需「回水」予社署。惟有机构宁愿退还拨款,亦不愿改善社福同工待遇,呼吁该些机构应善用储备,改善员工薪酬待遇。
不满宁退还拨款予社署
社总去年12月至今年一月展开调查,发现在整笔拨款制度下,过去7年不少机构均出现财务水浸。全港164间社福机构自拨款制度推出至今,合共累积57亿元,其中47间机构储备超越25%上限,需退还予社署,涉款共8,000万元。同时,却有87间机构面对租金赤字。调查发现,机构所保存的公积金储备,足够支付多18个月员工强积金。
机构财务研究组熊百祥表示,长远资源错配,令真正有需要的人不能受惠,退还金额之多,反映花于社会服务的资源同样减少,会影响社福服务稳定性。他解释,社工服务社会时,需累积时间与他人建立关系,不过由于薪酬并无统一标准,致不少社福同工遭受剥削,容易「跳槽」,流失率之高,十分影响社福服务质素。
社总会长张志伟亦指出,在整笔过拨款制度下,政府以员工的薪酬中位数作拨款基准,因此自政策推出后,大部分机构纷纷重整薪酬架构,「拆散」职位,压低起薪点,甚或将顶薪点封顶至中位数,致目前依然有不少社福同工薪酬遭到剥削。不少机构为求减低风险,更任由拨款储备水浸,宁退还拨款亦不愿改善社福界同工待遇,促请机构善用储备对待员工。
转载说明:本文转载自USDT交易平台。 Allbet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www.allbetgame.us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社福机构「财务水浸」 被促改善员工待遇